优化法治建设环境
优化行政执法监督环境
优化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办理质效
5.全面梳理涉及营商环境建设方面的行政复议申请,涉及企业为申请人的复议案件,快受理、快审理、快结案。注重行政争议的实质性化解,依法和解、调解,依法快审快结,提高办案效率。
6.完善“专家协审”,优化审理机制增效能。全面推行涉企案件复议应诉专家协审机制,有效维护申请人合法权益,复议审理更加阳光、透明。
优化人民调解涉企矛盾纠纷化解渠道
8.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组织引导律师、公证、司法所等法律服务行业积极参与商事、金融、保险、证券、知识产权等领域纠纷化解工作,减少企业诉累,提升市场主体通过非诉方式解决纠纷的便利度,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优化基层司法所法律服务“桥头堡”功能
9.坚持“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制度,推进各司法所组织辖区村(居)委员会与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进行签约,为企业提供“定制”法律服务,切实提升服务企业能力和水平。
10.基层司法所与市场管理局开展联调联动机制,有效化解企业矛盾。
优化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形式和载体
11.围绕《民法典》、《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针对企业生产经营中涉及的权益保护、风险防控、内部管理等常见法律问题,及时梳理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增强企业管理者和企业职工依法管理、依法维权意识。在重要宣传节点,积极运用新媒体优势,在线上、线下深入开展“法律进企业”精准普法活动,营造亲商安商社会氛围。
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12.持续完善公共法律服务站(室)建设,实现区、街(镇)、村(居)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与老百姓法律需求的无缝对接。通过在玉泉区政务服务大厅和公共法律服务大厅窗口、热线电话(12348、0471-5964148)、“玉泉区司法局”微信平台,为企业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延伸公共法律服务触角,为企业发展提供全业务全时空法律服务。
优化法律援助为民涉企绿色通道
13.积极推出的法律援助事项一次性告知服务、延时服务(不以下班为理由不办理业务)、容缺服务(允许当事人提供的材料不齐全)、证明事项承诺服务(法律援助经济困难证明由当事人自行承诺)等便民利企服务事项。在法律援助中心进一步畅通“绿色通道”,增设专门接待室,通过扩范围、减流程、提前介入等方式,为企业解决法律问题,使法律真正惠及民营企业。
14. 简化审批手续,实现四个当日。做到当天申请、当天受理、当天审批、当天指派律师提供法律援助。
优化公证服务,进一步惠企便民
组建律师法律服务团队,构建服务企业长效机制
16.提高律师专业化服务水平,主动扩大法律服务领域,围绕企业开办设立、许可登记、投资融资、开拓市场、改制重组、挂牌上市、破产清算、企业注销等各个环节,提供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常态化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公益法律服务活动,帮助民营企业将法律保护关口前移。
深入推进律师参与执行工作,充分发挥律师在法律规范适用、执行调查、财产保全、执行救济中的作用,提高涉企执行效率。支持和鼓励律师事务所取得破产管理人资质,在“僵尸企业”清理处置、促进危困企业改制、破产、重组中发挥积极作用。
优化网络宣传,方便联系企业与群众
17.在玉泉司法官方微信公众号特别设立了优化营商环境模块,该板块链接到玉泉区优化营商环境专栏,进一步扩大了优化营商环境的宣传影响范围。此外,为了方便群众和企业,还特别设立了“法律服务”模块,包括法律咨询、148热线、法律援助、律师服务和公证服务5个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