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党的二十大、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活动开展以来,赛罕区司法局创新工作方法,主动联系企业,开展线上普法宣传和法律咨询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连日来,赛罕区司法局通过赛罕区工商联搭建的平台,向206家会员企业推送了包括《习近平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等重要文章;推送了《人社部关于妥善处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的通知》等制度规定;推送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以案释法系列》等普法讲座;推送了律师主讲的网课等内容,同时,赛罕区司法局利用公益律师资源,为各会员企业提供一般性免费咨询,受到了企业的普遍欢迎。
与此同时,赛罕区司法局社区矫正执法大队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坚持宽严相济政策,创新监管模式,细化多项日常监管措施,近日开展了涉企(商)社区矫正对象大讨论活动。
一是社区矫正执法大队安排部署辖区各司法所开展涉企(商)社区矫正对象摸底排查工作,要求各司法所摸清在册社区矫正对象中的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明细,掌握他们的生产经营状况,存在哪些经营困难,并就实际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建立赛罕区涉企台账,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进行矫正,提高涉企(商)社区矫正对象矫正质量,维护安全稳定社会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放宽涉企(商)社区矫正对象外出审批规定。细化了涉企(商)社区矫正对象外出请假审批手续,针对涉企(商)社区矫正对象确因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的,在外出请销假、集中教育和社区服务等方面给予适当支持,认真审核外出事由,对不需社区矫正对象本人参加且材料充分、矫正期间表现良好的社区矫正对象可以批准外出。
三是加强对涉企(商)社区矫正对象的法治教育,提高法律意识。司法所在日常教育管理中注重对涉企(商)社区矫正对象的法治教育,宣讲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法规政策,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引导他们合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树立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治思维。
赛罕区司法局在排查过程中,涉企社区矫正对象共有58人,将继续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着力点,在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中把握法律尺度、彰显法律力度、传递法律温度,为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贡献司法行政力量。
呼和浩特本轮疫情发生后,为保护各族群众的人身安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赛罕区司法局各族干部职工第一时间下到疫情防控现场,顶风冒雪、不分昼夜,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乡间地头、在小区门口、在疫情酒店都有司法干警的身影,他们用行动践行着责任与担当。